#丁克

人类是心智的彩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和期待。我们丁克族也是如此,不同的人选择丁克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做一些粗略的梳理,归纳总结人们各不相同的丁克原因。当然,由于我不可能了解每一种生活状态和每一个灵魂,自然也不可能让这份总结详尽无漏。

「丁克」是个源自英语的外来词,这几乎已经算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我认为这个词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篇博文将简单谈谈汉语和英语之中的「丁克」以及其它几个相关词汇。另需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而我并不是语言学专家。

首先来看英语中 DINK。DINK 是一个短语缩写词,也因此正式写法会全部使用大写字母(日常使用时当然大小写都无所谓),其完整表达是「double income, no kids」,即「双份收入,没有孩子」。因此,在英语中,DINK 一词仅用于描述两人都有各自的工作不生孩子的伴侣。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伴侣」一词,因为 DINK 一词并不仅限于描述传统的男女夫妻,而是适用于任何满足「双份收入,没有孩子」定义的伴侣(包括同性伴侣等)。

导读:本文译自 Tatler Asia 文章《Being Childfree By Choice: 7 Asian Women Share Their Stories》,由 Kate Appleton 整理编辑。2021 年 7 月 12 日。文中七位没有孩子且事业有成的亚洲女性分享自己在生育后代方面的想法。

越来越多的女性拒绝成为母亲,因此我们与亚洲的女性进行了对话,以期了解背后的原因以及她们所需对抗的文化规范。

许多女性都非常熟悉那些自作主张评价她们身体的意见——而对于那些正处于育龄的女性而言,选择无子仍会给自己招致一些让人不悦的问题,甚至还会有人评判她们是自私的人,甚至说她们算不上是女人。

但是,看看新闻,自愿无子正在快速成为一种常态。在新加坡,尽管有政府政策鼓励生育,但每位女性的生育率也仅有 1.2。香港的生育率在 2020 年到达 40 年来的历史低点,仅有 0.87,而且不要指望这种情况会很快改变;据香港婦聯(Hong Kong Wome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超过一半的女性都不想要孩子,其中涉及财务压力、工作时间过长和住房狭窄等问题。

社会学家 Sandy To 认同这些是香港等一些地区面临的问题,但同时也认为这些调查和新闻报道忽视了一个关键考量:「它们需要考虑可能并不想要孩子的女性。」